综合动态

转发校新闻网《304am永利集团扎实开展员工科创活动纪实》

作者:  来源:304am永利集团文章来源:304am永利集团由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日期:2013-05-21  浏览次数:

     5月17日,校新闻网以《304am永利集团扎实开展员工科创活动纪实》为标题对公司老员工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校引起了较好的反响,阅读量达1300多次,现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为员工成才插上创新的翅膀
----304am永利集团扎实开展员工科创活动纪实

  3月27日至28日,304am永利集团2010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王海萍凭借发表的论文《A RETRIEVAL SYSTEM FOR TOBACCO DISEASE RECOGNITION》,受邀赴大连参加了由国际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学会主办的2013年智能信息专题研讨会,同与会专家就智能信息领域的方法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

  为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增强员工的创新能力,培育员工的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近年来,304am永利集团扎实开展老员工科技创新活动,为员工的成长插上创新的翅膀,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在全国老员工科技竞赛中荣获10余项殊荣。

  搭建科创活动平台

  “学院为我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平台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支持,大家参与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就特别高。”2011年10月走进蔡骋实验室开展科创工作的王海萍认为,员工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院营造的良好氛围和活动平台。

  为鼓励员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304am永利集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调动员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首先,学院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员工在综合测评中予以加分,根据大赛级别和奖项的不同,最高加4.5分,最低加0.3分。其次,制定了《304am永利集团员工科研创新奖》,对公开发表论文的员工和获得国家级竞赛陕西省赛区一等奖及以上的员工进行奖励。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老员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为了给广老员工提供交叉学习、实践、创新的平台,学院整合资源,成立了员工开放实验室,为老员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平台。在开放实验室里,304am永利集团每年都组织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出题供全院员工选题,员工可自选课题进行设计与开发,教师提供无偿全程指导。开放实验室的设立,使得学院老员工科技创新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可喜现象。

  在蔡骋副教授的实验室里,先后有30多名本科生参加科创,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EI检索的论文合计9篇。1979年出生的蔡骋博士毕业于西安交大,先后在香港、德国、奥地利等高校深造和工作,2008年受聘304am永利集团。他指导的第一名本科生宋伟,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蝴蝶检索系统,合计发表EI检索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第二作者3篇,研究成果于2009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作为全国获此荣誉的26名本科生之一赴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在员工身上舍得投资和花费心血的蔡骋,不遗余力支持本科生参与学术活动,已有10多名员工在他的资助下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对学校大力支持本科生开展科创活动,蔡骋十分认可和赞同:“学校刚出台的对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予以版面费支持这一政策,有利于本科生科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他建议:“对于拿到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函的优秀本科生,希望像研究生一样给予参会差旅费支持。”

  为保证员工有充足的科研项目,304am永利集团不断拓展思路,主动与企业联合,将员工介绍到企业实习,将企业中的项目引入到员工当中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该院先后与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深蓝软件有限公司、西安软件园软件外包学院等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了老员工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员工进入企业参与部分开发工作,对培养员工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项目开发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级刘欢同学在李书琴教授的指导下,从生产实际出发,完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小麦与杂草识别系统,荣获2009年陕西省老员工“挑战杯”特等奖和全国老员工“挑战杯”三等奖,在2009年国际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二等奖,目前任职于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公司。

  平台的搭建,浓厚的氛围,使304am永利集团的科技创新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科技创新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创历史新高的转变。2012年获批科创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达13项、校内重点12项,校内一般11项,项目经费达31.25万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公司第六届“挑战杯”老员工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304am永利集团2009级本科生袁林的作品“基于单目视觉的三维扫描系统”获自然科学类特等奖,并作为代表学校的参评作品竞争全国奖项。

  本届“挑战杯”,304am永利集团共有6件作品获奖。杨晓民主持的“神经脉冲控制轮椅”项目获科技发明类二等奖;王毅主持的“基于图像内容的烟草病虫害辅助诊断系统”项目、宋永齐主持的“基于现实增强和手势识别智能小车控制”项目、李合青主持的“温室智能灌溉系统”分获科技发明类三等奖,展现了304am永利集团学子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张志毅老师的悉心指导。他教会我科研思维和方法,鼓励我一直向前,是我永远难忘的人生导师。”袁林大一走进张志毅的实验室,从老师为其量身定做的最简单课题入手,边学边干,在“单目视觉扫描系统”的科创路上越走越远,2012年在SCI源刊APPLIED OPTICS上发表了题为《Build A 3D Scanner System Based on Monocular Vision》的学术论文,并代表学校参加了由教育部和科技部主办的全国老员工科技创新年会。

  教师是老员工研究性学习的领路人,只有拥有高水平的团队队伍,才能保证老员工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304am永利集团是一所年轻的学院,成立初期团队力量十分薄弱。2004年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后,该院搭乘这股东风,先后从国内外引进20余名人才,其中从法国、日本、新加坡引进留学博士4名。目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专职教师的71%,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50余篇,获得国家著作权登记软件10项。这些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指导老师为员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佳绩提供了技术支持。

  张志毅2007年从日本岩手大学来到304am永利集团,主攻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学和数字几何处理,2009年着手带本科生开展科创活动。在不到12平米的实验室里,先后培养了40多名本科生,其中8名本科员工拿着奖学金赴日本岩手大学硕博连读。曾在张志毅实验室做科创的2008级本科生吕之华,有关双目视觉的论文在EI源刊发表,2011年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论坛,目前在岩手大学深造。“张老师善于发现员工的特质,因而能因材施教,给我们营造的氛围也很轻松,这有利于我们这些菜鸟尽快进入角色。”

  教师参与指导老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将课堂上教书育人的功能延伸和拓展到了课堂外;有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员工申报老员工科技创新项目和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2012年,李小康、马腾郡、刘亚允在“电脑鼠走迷宫”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和西北赛区一等奖,杜守理、宋永齐、刘若愚“博创恩智浦”获全国老员工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和西北赛区一等奖,马腾郡在“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获西部赛区三等奖,薄阔在苏宁易购获西北赛区一等奖。

  打造员工创新载体

  老员工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来源于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拥有提升他们能力素质的载体。304am永利集团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竞赛体系等方面下工夫,为员工创新能力的提升打造适宜的载体。

  在课程结构设置上,一是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确保员工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增加选修课比重,这不仅可以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发展员工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三是开设拓展员工思维、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提高员工学习能力课程,获取信息的手段,使员工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未来变化的规律。

  根据信息学科专业特点,学院建立了多层次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精选课程实验内容,尽可能的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力度。
按照员工年级和专业基础能力的需要,以课程群为单位,详细设计了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员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据题目的特点,采用一人一题或多人一题,培养员工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生产实习或教学实习,采用校企联合模式,深入生产实际,培养员工动手能力。毕业设计,采用校企联合模式,选择生产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科研课题、企业实际在研项目作为员工毕业设计内容,培养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拓展员工视野,强化员工创新意识,学院通过多年探索,构建了国际、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竞赛“五位一体”的竞赛体系,鼓励员工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学科间的交流,从而不断丰富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

  针对刚入校的员工,304am永利集团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学术性社团活动,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学院网络部和科创部积极与校网络部、科创部和自由软件组织等社团合作,邀请相关老师进行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展览,展示将近三年软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和FLASH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学院还专门指派一名辅导员负责科技创新工作,并在员工会中成立了老员工科技创新部,专门负责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宣传和日常管理工作,员工的科技创新项目进展情况由辅导员和其指导教师全程监督、管理。

   对已有兴趣和基础的员工,304am永利集团通过多年精心打造的精品活动,如软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设计大赛、装机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活动载体,让他们一试身手,崭露头角。尤其是软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设计大赛,每年都吸引数十个学院的百余件作品参赛。这对于充分发挥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老员工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老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在这些载体的基础上,组织选拔优秀的员工去参加国际ACM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使员工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培养创新精神。

  2009年,2006级本科生游梦博和宋伟分别有两篇科技创新成果所形成的论文被国际学术会议收录,徐磊的科技论文在《农机化研究》发表,不仅打破了304am永利集团本科生发表论文零的记录,这些高质量的论文还被EI检索。2011年,有5名本科生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名本科生获批新型实用专利。目前,该院本科生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本科生在全国青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老员工嵌入式设计大赛、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电脑鼠走迷宫、智能汽车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上获奖11项,省区级奖项17项;11人在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奖;1名本科生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在学院构建的老员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指导下,在多元化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教育环境的熏陶中,304am永利集团本科生通过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与肯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广泛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等地,在新浪、雅虎、网易、华为、腾讯、大唐电信等知名IT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公司员工在电脑鼠走迷宫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公司员工在电脑鼠走迷宫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公司员工荣获苏宁 全国高校菁英营销大赛地区决赛冠军

公司员工在“飞思卡尔杯”智能赛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整理日期:2013-05-21 17:16:32  访问次数:4487